覆公折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出处《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例子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太尉樊裬,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
基础信息
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注音ㄈㄨˋ ㄍㄨㄥ ㄓㄜˊ ㄗㄨˊ
繁体覆公摺足
感情覆公折足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杀人不眨眼(意思解释)
- 不可胜举(意思解释)
- 劳燕分飞(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一轨同风(意思解释)
- 引鬼上门(意思解释)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逢人只说三分话(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无时无刻(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玉卮无当(意思解释)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动魄惊心(意思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