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chóukǎi

同仇敌慨



同仇敌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同仇敌忾”。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chóu dí kǎi

注音ㄊㄨㄥˊ ㄔㄡˊ ㄉ一ˊ ㄎㄞˇ

繁体同讎敵慨

感情同仇敌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共同作战。

近义词同仇敌忾

英语be bound by a common hatred for the enemy

俄语быть спáянными воедино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同仇敌慨: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先人的智慧与精神。其中,“同仇敌慨”便是这样一颗明珠,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蕴含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特质。   “同仇敌慨”的字面含义是大家怀着同样的仇恨,抱着相同的愤怒。具体来说,“同仇”中的“仇”指代的是共同的敌人或者外来的威胁;而“敌慨”则表达了一种激昂的情绪状态,即面对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情感。整体而言,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或困难时,能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   在古代历史中,“同仇敌慨”往往被用来形容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人民能够迅速凝聚起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的情景。例如,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正是“同仇敌慨”的生动体现。又如南宋时期岳飞领导下的抗金斗争,将士们在民族存亡之际,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也是这一成语的最佳诠释。   现代社会,“同仇敌慨”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经济危机,抑或是国际争端,我们都需要发扬这种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无数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挺身而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同仇敌慨”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勇气。   总之,“同仇敌慨”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勇于担当,善于团结,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保持高昂斗志,共同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仇敌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同仇敌慨的意思解释、同仇敌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中正无私 中正:正直。端庄正直,不存私心。
儿女情多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流离琐尾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体恤入微 同“体贴入微”。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沟满壕平 形容饱满。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因噎废食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徇私舞弊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心服口服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千真万确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诸如此类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举足轻重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主人翁 当家作主的人。
河山之德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转弯磨角 见“转弯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