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子(蔡元培)对于鲁迅始终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注音ㄕˋ ㄅ一ㄝˊ ㄙㄢ ㄖˋ,ㄉㄤ ㄍㄨㄚ ㄇㄨˋ ㄒ一ㄤ ㄉㄞˋ
繁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感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英语A scholar who has been away three days must be looked at with new ey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一则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源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这句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和生活智慧,教导我们不要以固定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而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认识他人。
在三国时期,东吴有一位名叫吕蒙的大将。起初,吕蒙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被当时的名士鲁肃轻视。然而,吕蒙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勤奋学习,充实自己。后来,吕蒙在军事才能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甚至在一次战役中表现得非常出色。鲁肃再次遇到吕蒙时,他发现吕蒙已经不再是那个粗犷无知的武夫了,而是一个文武双全、见识广博的将领。于是,鲁肃感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离开三天,回来时也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士别三日”指的是时间虽然短暂,但足以让一个人发生改变。“刮目相待”则是指彻底改变以前的看法,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可以不断提升的,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仅仅依据他过去的表现,而应该看到他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勇于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在现实生活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一成语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比如,在职场上,当我们面对一个曾经能力平平的同事突然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工作能力时,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而不是固守旧有的印象;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目前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朋友的变化与成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他们过去的形象上。
总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成语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变化,以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释)
- 敬业乐群(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罗掘一空(意思解释)
- 物腐虫生(意思解释)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忠果正直(意思解释)
- 举措不当(意思解释)
- 云游天下(意思解释)
- 一偏之论(意思解释)
- 双管齐下(意思解释)
- 万家灯火(意思解释)
- 貌合神离(意思解释)
- 息迹静处(意思解释)
- 行不副言(意思解释)
- 忧愤成疾(意思解释)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意思解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响答影随 |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弦外之响 | 比喻言外之意。 |
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风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