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成语词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
shuǐnéngzàizhōu,yìnéngzhōu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出处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电报亦是如此,非得托付给很妥当的人不可,否则机密容易外泄。”


基础信息

拼音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注音ㄕㄨㄟˇ ㄋㄥˊ ㄗㄞˋ ㄓㄡ,一ˋ ㄋㄥˊ ㄈㄨˋ ㄓㄡ

感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载舟覆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英语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深入人心的成语,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特别具有启示意义的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哀公》篇,原句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君主就像是一条船,而百姓就像是推动这条船前进的水。水既能承载船只前行,也能将船只掀翻。 从表面上看,这个成语描绘的是自然现象中的水流与船只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它寓意深远,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政治哲学。在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支持,正如船只依赖于水的支撑才能航行。因此,统治者必须时刻关注民意,关心民生,因为一旦失去民心,就如同船只失去了水的支撑,最终难逃倾覆的命运。 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环境,在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领导者或决策者都应该重视民众的声音和需求,保持谦逊的态度,倾听并尊重公众的意见,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反之,如果忽视了民众的利益和感受,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此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谨慎行事。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正如船只需要水的推动才能前行。然而,一旦忽视了这些关键因素,甚至采取了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那么原本的支持者也可能变成反对者,从而导致失败。 总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古代政治智慧的一种总结,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准则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教会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珍惜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努力维护公共利益,以确保自身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不过尔尔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销声匿迹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扬幡擂鼓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人心归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罪上加罪 指罪恶更为严重。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