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块垒:土块堆砌成堆,比喻抑郁不平之气。指利用某种事物来达到消除愤懑不平的目的。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例子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基础信息
拼音jiè tā rén jiǔ bēi,jiāo zì jǐ kuài lěi
注音ㄐ一ㄝˋ ㄊㄚ ㄖㄣˊ ㄐ一ㄡˇ ㄅㄟ,ㄐ一ㄠ ㄗˋ ㄐ一ˇ ㄎㄨㄞˋ ㄌㄟˇ
繁体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感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成语背后的深意
在浩瀚的汉语成语海洋中,《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一则寓意深远、充满哲理的成语。它源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句为:“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其中,“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辛弃疾借古喻今,抒发心中郁结的感慨。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借用别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心中之石。比喻用别人的事情或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借助他人的故事、话语或行为,来表达或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或者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先,它反映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与策略。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扰,而有时候,直接面对问题可能会感到无力和困惑。这时,通过借鉴他人的经历和智慧,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他人之酒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处境,还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其次,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寻求外部的支持,更是在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藉。通过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理解和关爱,从而获得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这种交流也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最后,这个成语还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感悟,这些经验和见解都是宝贵的财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倾听他人的声音,学习他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升自我修养,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智慧的人。
总之,《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这则成语不仅富含深邃的哲理,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同时也鼓励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风雨,还能在相互支持中共同成长,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解释)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释)
- 销声匿迹(意思解释)
- 劳民伤财(意思解释)
- 疙里疙瘩(意思解释)
- 来踪去迹(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横七竖八(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意思解释、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魑魅魍魉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辙鲋之急 |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
披肝沥胆 |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旦夕之间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南辕北辙 |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
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走过场 |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