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xíngxiāng

言行相副



言行相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言行相符”。

出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基础信息

拼音yán xíng xiāng fù

注音一ㄢˊ ㄒ一ㄥˊ ㄒ一ㄤ ㄈㄨˋ

感情言行相副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言行相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言行相副:君子之风》 在浩瀚的汉语成语海洋中,有这样一句成语——“言行相副”,它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一个人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这句成语出自于《汉书·疏广传》,其本意是指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相符合,不自相矛盾。在现代社会,我们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与其思想品德相一致,即内外如一。 孔子曾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对于言行一致的重视。在儒家文化中,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体现在内心深处,更应通过日常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言行相副,就是这种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他的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行动都源于内心的真诚。这样的言行,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更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展现。 反观那些言行不一的人,他们往往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正如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言行不一的小人,尽管或许能在一时取得成功,但长久来看,终究会失去人心。因此,培养言行一致的品格,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践行“言行相副”的原则。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让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都能够反映出真实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尊重,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总而言之,“言行相副”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辞。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言行一致的君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言行相副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言行相副的意思解释、言行相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训练有素 平时一直有训练。素:平时。
回心转意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万众一心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一夕一朝 同“一朝一夕”。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乐道好古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斗唇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广阔天地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难上加难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落落寡合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足不出门 同“足不出户”。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