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n

不赞一辞



不赞一辞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例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李大人看了不赞一辞,赵大人看了仍旧交还司员。”


基础信息

拼音bù zàn yī cí

注音ㄅㄨˋ ㄗㄢˋ 一 ㄘˊ

繁体不贊一辭

感情不赞一辞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一言不发。

近义词不赞一词

英语make no commen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不赞一辞”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篇。原句是:“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公子之钓,而况于江海之鱼乎?饰听言以夸辩,其于大义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仲尼之诲,而况于圣人之言乎?是故君子之论也,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在这段话中,庄子批评那些只喜欢在小事情上做文章、却不能洞察大道的人。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不赞一辞”,意思是对于某人的言论或文章,没有任何补充或者评价。 “不赞一辞”的字面意思是“不说一个好字”。这里的“赞”不是称赞的意思,而是指增加、补充。所以,“不赞一辞”是指完全同意或者没有异议,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认同,而是表示这种言论或者文章已经非常完美,无需再添加任何内容。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文章或者言语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补充或批评。例如,当一个人的作品或演讲得到了普遍的高度评价时,人们可能会说“他的话真是不赞一辞”。 在现代汉语中,“不赞一辞”也常常用来表达对某种观点或行为的完全赞同和支持。例如,在讨论某个政策或措施时,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并且没有人提出任何反对意见,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决定是“不赞一辞”的。 总而言之,“不赞一辞”是一个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成语,它既可以用来形容高水平的文章或演讲,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观点或行为的高度认可。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不赞一辞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赞一辞的意思解释、不赞一辞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德重恩弘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无妄之灾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走马观花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半吊子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官僚主义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永垂不朽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叫苦连天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