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首帖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基础信息
拼音fú shǒu tiē ěr
注音ㄈㄨˊ ㄕㄡˇ ㄊ一ㄝ ㄦˇ
感情伏首帖耳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近义词俯首帖耳
英语be subservient to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伏首帖耳:一种谦卑的姿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古色古香的词语和成语,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相对较为冷僻的成语——“伏首帖耳”,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伏”在这里有低头的意思,“首”则是头,而“帖”则有贴紧、顺从之意,“耳”则表示耳朵。合起来看,“伏首帖耳”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低垂着头,耳朵紧贴头部的姿态。这种姿态往往用来表达一个人极度顺从、谦卑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公曰:‘子之来也,何以平之?’对曰:‘君命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故臣敢不伏首帖耳以听君命。’”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晋国的士会来到鲁国,鲁定公问他为什么能平息王室的纷争。士会对答道,因为君主按照礼节对待臣下,臣下就应当忠诚地侍奉君主,所以自己甘愿低垂着头,伏首帖耳地听从君主的命令。这里,士会用“伏首帖耳”来形容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他对君主的绝对忠诚和服从。
再来看看“伏首帖耳”的现代用法。尽管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比如描述某种极端的谦卑态度或是在表达对权威人物的顺从时,仍然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伏首帖耳”来形容某个角色面对权贵时的态度;或者在一些正式场合中,有人为了表达对领导者的尊重和敬仰,也会用到这个成语。
最后,让我们回到成语本身,去体会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古代中国社会里,“伏首帖耳”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信仰。人们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而在当今社会,虽然这种行为已经不再被广泛推崇,但其中所包含的谦逊和敬畏之心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
总之,“伏首帖耳”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礼仪和秩序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性和社会关系的独特视角。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自我批评(意思解释)
- 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龙腾虎跃(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不可磨灭(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香火姻缘(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冒失鬼(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小巫见大巫(意思解释)
- 金蝉脱壳(意思解释)
- 振聋发聩(意思解释)
※ 伏首帖耳的意思解释、伏首帖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名山大川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物尽其用 |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
疑邻盗斧 |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安于现状 |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粉墨登场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升官发财 |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家常便饭 |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
意惹情牵 |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
寒木春华 |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
角巾东路 |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
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以身作则 |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三月不知肉味 |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
兵无斗志 |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