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基础信息
拼音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
注音ㄅ一ㄥ 一ㄡˊ ㄏㄨㄛˇ 一ㄝˇ,ㄅㄨˋ ㄐ一ˊ ㄗˋ ㄈㄣˊ
繁体兵猶火也,不戢自焚
感情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掌握战争艺术的重要性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智者先贤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兵犹火也,不戢自焚”这一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揭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句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自命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各有亲家党,皆有合欢,以献其勤。如此,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讲述了古人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调和百姓生活的智慧。其中,特别提到了关于军事行动的重要观点。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了战争的危险性以及控制战争的重要性。兵,指的是军队或武力;火,这里比喻的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战争,那么战争就如同失控的火焰一样,最终会反过来吞噬自己。这既是对领导者的一种警示,也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认识。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的破坏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因此,我们更加需要谨慎对待战争,尽可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可能带来巨大破坏的行为时,都应保持警惕,学会克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总之,“兵犹火也,不戢自焚”这一成语不仅告诫我们要慎重对待战争,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应该保持理智和冷静,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更大的损失。它不仅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更是人类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指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妇人醇酒(意思解释)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暴发户(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释)
- 凤毛麟角(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抛砖引玉(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望而生畏(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形影相随(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的意思解释、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此一时彼一时 |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
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穷年累世 | 形容时间长久。 |
谨小慎微 |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外圆内方 |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花拳绣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性命攸关 |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天相吉人 | 相:保佑,帮助;吉人:善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