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疾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愤世嫉俗。
出处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例子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基础信息
拼音fèn shì jí xié
注音ㄈㄣˋ ㄕˋ ㄐ一ˊ ㄒ一ㄝˊ
繁体憤丗疾邪
感情愤世疾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
近义词愤世疾俗、愤世嫉邪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愤世疾邪:一个深沉而有力的成语**
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凝练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它们不仅言简意赅,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愤世疾邪”这个成语。它虽然不常见于日常生活,但却能够精准地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态度——对社会上不良现象和邪恶势力的不满与憎恨。
### 一、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拆解这个成语:
- **愤**:愤怒、愤慨,表示一种情绪上的激烈反应。
- **世**:指世间、社会,也可以理解为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人事物。
- **疾**:痛恨、厌恶,比一般的“讨厌”更加强烈。
- **邪**:邪恶、歪风邪气,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违背道德或正义的事物。
合起来,“愤世疾邪”的意思就是对社会上的黑暗面和不正之风感到极度愤慨,并且对其怀有深深的厌恶之情。这种情感往往源自个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状况的失望。
---
### 二、历史渊源
“愤世疾邪”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批判性思考。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都曾面对过腐败的政治环境、不公的社会秩序,以及人性堕落的现象。他们无法容忍这些丑恶的存在,于是用文学作品或者哲学思想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例如,屈原在《离骚》中抒发了自己对楚国衰败局面的悲愤;陶渊明则选择归隐田园,以逃避世俗的污浊。他们的行为和文字都可以看作是“愤世疾邪”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这一成语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后的痛苦与挣扎。
---
### 三、现实意义
尽管“愤世疾邪”诞生于古代,但它的含义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相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个词的身影。
比如,当一个人目睹贪污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时,他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感。这种愤怒并不是单纯的抱怨,而是基于良知的一种抗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愤世疾邪”,不是消极的厌世,而是积极的抗争。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愤世疾邪”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整个社会。如果一个人只是盲目地批判一切,甚至走向极端的虚无主义,那就偏离了成语本身的初衷。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认清社会弊端的同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社会进步。
---
### 四、如何运用?
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愤世疾邪”通常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较少用于口语交流。它适合描述某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性格特点,或者评价某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举个例子:
> 这位作家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愤世疾邪”的情怀。
又如:
>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表现出“愤世疾邪”的态度,他们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改变现状。
---
### 五、总结
“愤世疾邪”是一个富有力量的成语,它既体现了古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也启发我们在当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当我们感受到愤怒时,不要让这种情绪成为负担,而是要将它转化为动力,去关注、去行动、去改变。
毕竟,只有真正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才会因为它的缺陷而感到愤怒;也只有怀抱希望的人,才能通过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奉命惟谨(意思解释)
- 合浦珠还(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反唇相稽(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论黄数白(意思解释)
- 紫陌红尘(意思解释)
- 天之骄子(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百战百胜(意思解释)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一场空(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愤世疾邪的意思解释、愤世疾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吠影吠声 |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条狗看见生人叫起来;很多狗听到叫声也跟着叫起来。比喻不察真情;跟着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
此一时彼一时 |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