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虎出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出处《续资治通鉴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例子禄贞武烈过人,倘资之兵使去,是纵虎出柙也,一旦有变,不可复絷矣。钱基博《吴禄贞传》
基础信息
拼音zòng hǔ chū xiá
注音ㄗㄨㄥˋ ㄏㄨˇ ㄔㄨ ㄒ一ㄚˊ
繁体縱虎出柙
感情纵虎出柙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纵虎出匣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纵虎出柙”成语讲解》
在人类的语言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纵虎出柙”便是这样一个充满警示意义的成语。
**一、字面含义**
“纵虎出柙”,从字面上来看,“纵”是放纵、放任的意思;“虎”是一种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在古代文化里往往被视为危险、残暴的象征;“柙”指关兽的木笼。所以这个成语整体意思就是把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放出来。想象一下,原本被囚禁起来的猛虎一旦挣脱牢笼,它将凭借自己的凶性肆意妄为,给周围的一切带来巨大的威胁。
**二、典故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二十一年》。当时,郑国子家给晋国赵宣子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CEED华也;舍卫则为茅莠焉。且敝邑有谗人,谓寡君必不居小国,而厚成君德。寡君弗获命,唯赵子图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夫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这里就有一个关于“纵虎出柙”的故事背景。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的大臣们商议对策,荀林父主张救援,认为如果不救,楚国会更加嚣张,就像放出笼中的老虎一样(纵戎轻出),会给中原各国带来更大的灾难。但最终晋国没有及时出兵救援,导致宋国都城被围,陷入困境。这一事件也被后世引申为“纵虎出柙”,用来形容放任危险的事物或人物而不加以控制,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寓意与警示**
这个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警示人们不要轻易地让危险的力量脱离约束。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就如同面对那只被囚禁的老虎。例如,在社会管理方面,如果对一些不良的社会势力或者犯罪分子过于宽容,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就如同“纵虎出柙”。这些不良因素一旦发展壮大,就会像出笼的猛虎一样,横冲直撞,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又比如在一个企业或者团队内部,如果有员工存在不良的工作习惯或者消极怠工的态度,领导者若不及时纠正,任由这种风气蔓延,那也是在“纵虎出柙”,这股不良风气将会侵蚀企业的良好氛围,影响工作效率和发展前景。
**四、现代运用**
在现代社会,“纵虎出柙”仍然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它可以出现在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以及日常交流之中。当媒体报道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放松对恐怖主义或者极端势力的打击,而导致恐怖袭击事件频发时,就可以用“纵虎出柙”来形容这种因为前期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严重局面。在文学创作里,作者可以通过描写某个角色因为一时的心软或者错误的决策,放任一个心怀恶意的人做坏事,进而引发一系列悲剧性的连锁反应,来体现“纵虎出柙”的主题。而在日常交流中,当我们讨论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个人行为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人在对待潜在的危险事物时态度过于宽松,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批评。
总之,“纵虎出柙”这个成语以其简洁而生动的形象,深刻地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对于危险的事物要谨慎对待,不可因一时的疏忽而酿成大祸。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纸老虎(意思解释)
- 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齐头并进(意思解释)
- 将计就计(意思解释)
- 南辕北辙(意思解释)
- 雪兆丰年(意思解释)
- 遁世离俗(意思解释)
- 蝶粉蜂黄(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悬石程书(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公子哥儿(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壮心不已(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纵虎出柙的意思解释、纵虎出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斗鸡走狗 | 斗:使相斗;走狗:唆使狗跑。做公鸡打架、使狗赛跑的游戏。指旧时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人的无耻游戏。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
嫁狗随狗 |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花拳绣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千丝万缕 |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前仆后继 |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过甚其词 |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