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首蹙頞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例子《明史·陆昆传》:“驰骋宴乐,岂知小民疾首蹙頞赴诉之无路。”
基础信息
拼音jí shǒu cù è
注音ㄐ一ˊ ㄕㄡˇ ㄘㄨˋ ㄜˋ
繁体疾首蹙蹙
感情疾首蹙頞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近义词疾首蹙额
英语knit one's brows and shake one's head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解析“疾首蹙頞”》
在汉语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古人精妙的智慧结晶。“疾首蹙頞”便是这样一个充满韵味的成语。
**一、字面含义**
我们先来拆解这个成语中的每个字。“疾”,本义是病,引申为痛恨,这里表示极其厌恶的态度;“首”指的是头;“蹙”,有收缩、皱缩的意思;“頞”,指鼻梁。合起来,“疾首蹙頞”描绘出一种极为不满和厌恶的情态,就像一个人因为极度讨厌某事或某物而皱着眉头,甚至把额头都挤到一块儿,鼻子也皱了起来,那副模样仿佛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强烈的反感。
**二、成语出处及典故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可杀!’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王之所为,似必有乱政。国人皆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在这个典故里,孟子在劝谏君主时提到,如果君主的一些作为让百姓们非常不满,百姓就会表现出“疾首蹙頞”的样子,并且互相诉说对君主某些不当行为的抱怨。这里的百姓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君主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和苦难,像喜欢鼓乐却不知体恤百姓,导致家庭离散等严重后果,所以百姓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如此强烈的厌恶情绪并表现在脸上。
**三、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运用**
1. **表达对不良现象的强烈不满**
- 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看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厂肆意排放污水废气,破坏了人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使居民健康受到威胁。我们可以用“疾首蹙頞”来形容民众对此的愤慨之情。例如:“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市民们无不疾首蹙頞,纷纷呼吁政府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2. **用于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
- 在小说或者散文创作中,描写人物对于丑恶事物的态度时,“疾首蹙頞”是一个很好的词汇选择。比如一个正义感十足的小说主人公,当他看到街头有人欺负弱小,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时,他可能会“疾首蹙頞”,这种描写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善良和对不公之事的憎恶。
3. **反映对错误政策或决策的反对**
- 如果某个地方出台了一项不合理的规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居民们可能会“疾首蹙頞”。比如,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顾长远规划,过度开发土地,使得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不堪,居民们就会以这样的表情和态度来表达他们的反对。
总之,“疾首蹙頞”这个成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更蕴含着古人对于善恶美丑的评判标准,值得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细细品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释车下走(意思解释)
- 来去无踪(意思解释)
- 聋者之歌(意思解释)
- 学以致用(意思解释)
- 流离转徙(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疾首蹙頞的意思解释、疾首蹙頞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经明行修 |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
急中生智 | 智:智谋;对策。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 |
定时炸弹 |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
白费心机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雪兆丰年 |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白云苍狗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