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成语词典放诸四海而皆准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意思
fàngzhūhǎiérjiēzhǔn

放诸四海而皆准



放诸四海而皆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出处《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例子使人增长其幸福者,谓之善;使人减障其幸福者,谓之恶。此主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 边沁之伦理说》


基础信息

拼音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注音ㄈㄤˋ ㄓㄨ ㄙˋ ㄏㄞˇ ㄦˊ ㄐ一ㄝ ㄓㄨㄣˇ

繁体放諸四海而皆准

感情放诸四海而皆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近义词放之四海而皆准

英语valid everywher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放诸四海而皆准”这句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的字面意思非常直观,但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和哲学内涵。这句话直译过来是“将其放置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适用”的意思。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描述,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表示某种原则或道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 成语出处 这一成语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行达矣;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放诸四海而皆准,质诸鬼神而无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准则从日常生活的夫妻关系开始,最终可以达到观察天地的程度。因此,君子必须不断修身养性,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即使是对鬼神也没有丝毫怀疑。因此,“放诸四海而皆准”用来形容那些普适性的真理或者原则。 ### 成语含义 1. **普遍适用性**:这个成语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指某个道理、原则或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用。它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规律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2. **永恒不变性**:除了普遍适用性之外,这个成语还暗示了某些真理或原则的永恒不变性。就像自然法则一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们始终存在并且发挥作用。 3. **文化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普适性和永恒不变性的追求体现了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君子之道被看作是社会和谐和个人修养的基础,这些原则适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或观点。例如,在讨论某个科学原理时,如果这个原理已经被多次实验验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致的认可,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原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总之,“放诸四海而皆准”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理想状态和终极真理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应该寻找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挑战。

放诸四海而皆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意思解释、放诸四海而皆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安适如常 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逸游自恣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凿壁借光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喜新厌旧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飞蛾扑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止戈兴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珠联璧合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破釜沉舟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变化无方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角巾东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古为今用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