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安于一隅



安于一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例子你不能只求安于一隅,要有更大的目标


基础信息

拼音ān yú yī yú

注音ㄢ ㄩˊ 一 ㄩˊ

繁体安於一隅

感情安于一隅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苟且偷安。

近义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安于一隅: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其中,“安于一隅”便是这样一颗独特的星辰,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学。 “安于一隅”的字面含义是满足于居住在一个角落,引申为安心于现状,不追求更广阔的天地或更高的成就。这个成语蕴含着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它并不意味着消极逃避,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内心平静与知足常乐。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这种生活态度。比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曾在其诗作《饮酒·其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句诗道出了陶渊明对于远离尘嚣、安于一隅的向往和追求。他通过内心的宁静来达到生活的和谐,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体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安于一隅”似乎往往被误解为缺乏进取心和斗志的表现。事实上,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真正的“安于一隅”,是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它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满足和心灵的安宁,而不是对外部环境的被动接受。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焦虑不安。“安于一隅”则提供了一种平衡之道,提醒我们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审视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幸福。 总而言之,“安于一隅”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它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让我们在忙碌与奔波之余,也能拥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安于一隅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于一隅的意思解释、安于一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命根子 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令人神往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人心归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超然绝俗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如出一辙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勿谓言之不预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置之度外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