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ishǒushǒu

拜手稽首



拜手稽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出处《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例子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墟。”


基础信息

拼音bài shǒu qǐ shǒu

注音ㄅㄞˋ ㄕㄡˇ ㄑ一ˇ ㄕㄡˇ

感情拜手稽首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古代的礼节。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拜手稽首:中国古代礼仪的深刻印记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礼仪文化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礼仪中,“拜手稽首”这一礼节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动作,更是一种情感与敬意的表达方式。 “拜手稽首”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拜手”是指行跪拜礼时先将双手按在地上,然后头触地的动作。这在《周礼》等古籍中有明确记载,是表示对对方极度尊敬的一种礼节。其次,“稽首”则是指更加深重的跪拜礼,即行跪拜礼时不仅双手按地,头还要长时间触地,以示对对方的极大崇敬之情。这种礼节多用于臣子拜见君主、学生拜见老师以及晚辈拜见长辈等场合。 在《仪礼》、《礼记》等古代礼仪典籍中,对于“拜手稽首”的描述十分详尽。例如,《仪礼·士冠礼》中记载:“主人拜宾,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拜送。”这里所提到的“再拜”,实际上就是指“拜手稽首”。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这种礼节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规范,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手段。 从文化角度来看,“拜手稽首”不仅仅是一种礼仪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观念的具体体现。在这样的礼节中,人们不仅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也体现了自己谦逊的态度。这种文化的传承,使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拜手稽首”这一具体的礼仪形式已经不再广泛使用,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却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家庭中的孝顺长辈,还是职场中的尊重同事,抑或是社交场合中的礼貌待人,都是对这一传统礼仪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总之,“拜手稽首”作为一种古老的礼仪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通过对其深入理解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拜手稽首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拜手稽首的意思解释、拜手稽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纷乱如麻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气吞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避俗趋新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见所不见 见“见所未见”。
死胡同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
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一偏之论 偏于一面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