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gyuānyāng

棒打鸳鸯



棒打鸳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出处明 孟称舜《鹦鹉墓贞文记 死要》:“他一双儿女两情坚,休得棒打鸳鸯作话传。”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将来不会懊悔,背后埋怨我棒打鸳鸯两离分?”


基础信息

拼音bàng dǎ yuān yāng

注音ㄅㄤˋ ㄉㄚˇ ㄩㄢ 一ㄤ

繁体棒打鴛鴦

感情棒打鸳鸯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拆散别人夫妻。

反义词成人之美

英语break up mandarin ducks--separate an affectionate coup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棒打鸳鸯:一段悲情的爱情故事》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成语中,“棒打鸳鸯”是一则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一、成语释义 “棒打鸳鸯”原指用棍棒强行拆散一对恩爱的鸳鸯鸟。后比喻父母或他人强行拆散一对恩爱的夫妻或恋人。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因外力干涉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被无情破坏的痛惜之情。 二、成语来源 关于“棒打鸳鸯”的出处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较为广泛流传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一段真实历史事件。相传唐朝时期,有一对恩爱夫妻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被迫分离。男方被迫入赘到另一户人家,女方则被逼迫嫁给他人。两人虽然心系彼此,但无奈社会习俗和家族利益的束缚,最终只能相隔两地,无法再续前缘。后来,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后人编成戏剧和小说广为传颂,其中就包括了“棒打鸳鸯”这一经典桥段。 三、成语寓意 “棒打鸳鸯”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门当户对观念、家族利益至上等。它揭示了个人情感与传统礼教之间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下所引发的人间悲剧。同时,它也寄托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追求与渴望,以及对打破封建枷锁、争取婚姻自由权利的强烈愿望。 四、成语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棒打鸳鸯”通常用来形容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情侣分手或婚姻破裂的情况。例如:“他们原本是一对甜蜜的情侣,但由于双方家长的反对而不得不分手,这真是典型的棒打鸳鸯啊!”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某些力量试图干预甚至破坏情侣之间纯粹美好的感情。 总之,“棒打鸳鸯”作为一则脍炙人口的成语,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更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爱情永恒不变的向往与追求。

棒打鸳鸯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棒打鸳鸯的意思解释、棒打鸳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皮开肉绽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骨肉之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以毒攻毒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轰轰烈烈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扯旗放炮 比喻公开张扬。
倒悬之急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始终一贯 自始至终都一样。
变化无方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皮松肉紧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岂有此理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闻所不闻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弃重取轻 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