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jīnliǎng

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例子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注音ㄅㄢˋ ㄐ一ㄣ ㄅㄚ ㄌ一ㄤˇ

繁体半斤八兩

正音“八”,不能读作“bá”。

感情半斤八两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辨形“两”,不能写作“俩”。

辨析“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谜语共计五百克

近义词不相上下、平分秋色、旗鼓相当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英语half a pound of one and eight ounces of the other(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

俄语что в лоб,что по лбу(два сапогá пáра)

日语五分五分,似たり寄ったり,どんぐりのせいくらべ

德语ein Pfund wie ein halbes Kilo(Jacke wie Hose)

法语bonnet blanc et blanc bonnet(se valoir)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半斤八两”:量词上的平等与不平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和他差不多,半斤八两。”乍一听,这句话似乎是在夸赞某人的能力或成就,但细究起来,却暗含了一种微妙的讽刺意味。这句俗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度量衡系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半斤八两”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 成语的字面意义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在中国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因此“半斤”就是八两。所以,如果有人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人或事物时,实际上是在说它们在量上是相等的。 ### 文化背景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有一种特定的语境。比如,当人们说某人和另一个人“半斤八两”时,并不是单纯地指他们的体重或某种物质的数量相同,而是用来形容两者的水平、能力或者品质相差无几,甚至可以理解为二者都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用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平衡和对称美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幽默感。 ### 语言艺术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半斤八两”这一成语运用了借喻的手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隐晦的批评意味,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两者势均力敌,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有时甚至暗示着两者都不够优秀。 ### 现代应用 在当今社会,“半斤八两”除了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外,也常被用来评价事物,如产品、服务等。例如,当我们说两个品牌的手机“半斤八两”时,可能意味着它们在性能、价格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 结语 总而言之,“半斤八两”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富含深意的语言现象。它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度量衡文化的智慧,又承载了现代汉语表达中的独特韵味。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含义,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汉语的魅力所在。

半斤八两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半斤八两的意思解释、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夕一朝 同“一朝一夕”。
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香草美人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动荡不定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必由之路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一哄而起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白云苍狗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