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njīngdào

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例子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班荆道故,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


基础信息

拼音bān jīng dào gù

注音ㄅㄢ ㄐ一ㄥ ㄉㄠˋ ㄍㄨˋ

繁体班荊道故

感情班荆道故是中性词。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指好友相逢。

近义词班荆道旧

英语squat/sit around on the grass and chat of old tim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班荆道故:重逢的温暖与诉说》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它们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温馨意味的成语——“班荆道故”。 ### 一、字面解读:“班荆道故” 首先,我们来解析这个成语的字面意义。“班”在这里有“铺开”的意思,“荆”是指一种草本植物,即荆条。“道”则为“讲述”,“故”是“过去的事情”。因此,“班荆道故”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将荆条铺在地上,然后坐在上面叙旧谈心。 ### 二、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文记载:“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这里讲述了伍举因事逃亡到郑国,遇到老友声子。两人情深意切,在郊外席地而坐,铺上荆条,一边吃饭一边叙旧,并最终决定一起返回故土。 ### 三、成语含义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班荆道故”不仅仅是简单的聚会聊天,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它象征着重逢后的喜悦、友谊的珍贵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在现代社会,当我们与久别重逢的朋友相聚时,或许可以借用这一成语来形容那份久违的亲切感和倾诉衷肠的情景。 ### 四、成语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当描述朋友或家人之间久别重逢后共同回忆往事时,可以用到“班荆道故”这一成语。比如,可以这样表达:“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终于聚在一起,他们班荆道故,仿佛时间从未流逝。” 总之,“班荆道故”是一个富有诗意且饱含深情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珍惜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因为每一次重逢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段回忆都值得被珍藏。

班荆道故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班荆道故的意思解释、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斗筲之人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
风流人物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梦幻泡影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顺口溜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寸步不离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玩世不恭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夫唱妇随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擦肩而过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湖光山色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通时合变 同“通权达变”。
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精明强干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