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博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例子褒衣博带进贤冠,礼乐东方万国看。(清 黄遵宪《续怀人》诗)
基础信息
拼音bāo yī bó dài
注音ㄅㄠ 一 ㄅㄛˊ ㄉㄞˋ
繁体褒衣博帶
感情褒衣博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近义词宽衣大带
英语a loose gown with wide girdle(in loose garment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褒衣博带”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用来形容一个人穿着宽松、飘逸的衣物,配以宽大的腰带。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服饰风格的描述,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褒”有宽大之意,“博”则指宽广、宽大。因此,“褒衣博带”直译就是指穿着宽大的衣服并系上宽大的腰带。这种服饰风格在古代中国非常流行,特别是在汉代及其以前时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着装方式,体现了士人的风度和修养。
在文化意义上,“褒衣博带”不仅是对个人外貌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古代社会,这种装扮往往与文人学士、隐居高士等群体相关联,代表着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它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礼仪、注重内在修养的思想。通过穿着这样的服装,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从容的态度。
此外,“褒衣博带”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作为描绘人物形象或表达某种情感氛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古诗文中,诗人常常会用“褒衣博带”的形象来刻画那些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者形象,从而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理想境界。
总之,“褒衣博带”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服饰描述词,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和审美观念,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交往方面的有益启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紫陌红尘(意思解释)
- 头面人物(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出头露面(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不翼而飞(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运筹帷幄(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精兵强将(意思解释)
- 扯旗放炮(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褒衣博带的意思解释、褒衣博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目迷五色 |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铁郭金城 |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
犬马恋主 | 喻臣下眷怀君上。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
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广阔天地 |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