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wēiguān

褒衣危冠



褒衣危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基础信息

拼音bāo yī wēi guān

注音ㄅㄠ 一 ㄨㄟ ㄍㄨㄢ

感情褒衣危冠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近义词褒衣博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褒衣危冠:古人的风度与风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成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生活的点滴,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成语——“褒衣危冠”。 首先,“褒衣危冠”中的“褒衣”,指的是宽松肥大的衣服。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服饰不仅是一种穿着打扮,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危冠”则是指高高的帽子。这两者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独特的画面:一位身穿宽松服饰、头戴高帽的人。 在古代,这种装束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举止文雅、风度翩翩的君子。他们注重仪表,讲究仪态,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着一种超然脱俗的姿态。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当时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这些人在行走时,衣袂飘飘,步履从容;站立时,身姿挺拔,气度不凡。他们的存在,就像是古代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欣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褒衣危冠”这个成语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代语境下,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故作姿态、刻意追求形式主义的人。这些人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却忽略了内在的实际内容。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应当注意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避免误解或误用。 总之,“褒衣危冠”这个成语,既是对古代君子风度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现代形式主义倾向的一种警示。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样的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褒衣危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褒衣危冠的意思解释、褒衣危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满满当当 形容很满的样子。
贫贱不移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价值连城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纵横开合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因噎废食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稳操胜券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光前裕后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专心一志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钿合金钗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面有难色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通今达古 同“通今博古”。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