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gōngjié

卑躬屈节



卑躬屈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例子小兔子卑躬屈节,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bēi gōng qū jié

注音ㄅㄟ ㄍㄨㄥ ㄑㄨ ㄐ一ㄝˊ

繁体卑躳屈節

感情卑躬屈节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没有骨气。

近义词卑躬屈膝

反义词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英语bow and scrape(cringe)

俄语гнуть шéю и спину

法语s'aplatir,s'abaisser,s'humilier devan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卑躬屈节:一种人格的妥协与反思》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个充满深意的成语——“卑躬屈节”。   “卑躬屈节”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原文为:“卑躬屈节,以求容媚”。其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为了讨好他人,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改变自己原本的志向和立场。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改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种人格上的妥协。   在日常生活中,“卑躬屈节”的现象并不罕见。它可能表现为一个人为了迎合上级或同事,不惜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可能体现在个人面对社会压力时,选择妥协而非坚持自我。这种行为看似暂时解决了问题,实则是在牺牲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性。长此以往,不仅会失去自我,还会让周围的人逐渐淡忘你的真实面貌,甚至产生误解。   然而,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卑躬屈节”呢?答案并不唯一,关键在于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一方面,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妥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需要一些润滑剂;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坚守住内心的底线,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当我们面临困境时,不妨先冷静思考,寻找最合适的解决之道。有时,适当的退让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有时候,坚定的立场更能彰显出一个人的魅力。   总之,“卑躬屈节”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如何保持自我,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卑躬屈节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卑躬屈节的意思解释、卑躬屈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脆而不坚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一门心思 一心一意。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不骄不躁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说雨谈云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兵荒马乱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聊以自慰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扪心自问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