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得已



必不得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例子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唐 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


基础信息

拼音bì bù dé yǐ

注音ㄅ一ˋ ㄅㄨˋ ㄉㄜˊ 一ˇ

感情必不得已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实在不得不如此。

近义词迫不得已

英语if have to(under the necessity of)

德语im Notfall(gezwungenermaβe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浩瀚的汉语成语海洋中,“必不得已”这四个字犹如一颗珍珠,静静地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芒。这个成语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成语,探索它的内涵与用法。 ### 成语释义 “必不得已”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不能者害人;不以其所不知者欺人。’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真的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地步,那么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在这里,“必不得已”表达了一种无奈中的选择,一种在两难境地下的决断。 ### 词语解析 - **必**:必须、一定。 - **已**:停止、放弃。 - **得**:能够。 - **已**:停止、放弃(重复使用,加强语气)。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指那种迫不得已、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这种情境通常伴随着极大的困难或挑战,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去做的事情。 ### 成语应用 “必不得已”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或者实现某个目标,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或做出某些牺牲。例如: - 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家人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变卖家产,这时可以说他们是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决定。 -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救援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艰难的选择,以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这也是一种“必不得已”的情况。 ### 文化背景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权衡轻重、审时度势。在面对困境时,古人主张要冷静分析,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的决策上,还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军事战略等多个领域。 总之,“必不得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必不得已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必不得已的意思解释、必不得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豆萁燃豆 比喻兄弟相残。
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陌路相逢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鉴影度形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凿壁借光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名重一时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坏法乱纪 破坏法制和纪律。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