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头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例子他们是一对天生的并头莲
基础信息
拼音bìng tóu lián
注音ㄅ一ㄥˋ ㄊㄡˊ ㄌ一ㄢˊ
繁体並頭蓮
感情并头莲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等。
近义词并蒂莲、并蒂芙蓉
英语twin lotus flowers on one stalk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并头莲: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与文化象征
在古汉语中,“并头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的独特景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谈论“并头莲”时,实际上是在讨论两朵莲花在同一茎上并蒂绽放的现象。
### 自然界的奇观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并头莲”是指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一朵莲花的茎干分叉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花苞,最终同时开花。这种现象极为罕见,因此在古代被视为大自然的奇迹之一。古人认为这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吉祥的预兆,寓意着和谐、美满和繁荣。
### 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头莲”象征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一意象常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之中,成为表达美好祝愿与理想情感状态的重要载体。例如,在《诗经》中就有类似描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并头莲”,但其背后所蕴含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却是相通的。
### 成语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并头莲”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兄弟友爱或者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如:“他们俩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更是比翼双飞,并头莲一般地生活在一起。”
总之,“并头莲”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好的寓意,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赞美,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归心如箭(意思解释)
- 奇花异草(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戒骄戒躁(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释)
- 促膝谈心(意思解释)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万里长城(意思解释)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并头莲的意思解释、并头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旁敲侧击 |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骄生惯养 |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天之骄子 |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鸿鹄将至 |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徇私舞弊 |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将功折罪 |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药石无效 |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