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bāo

博带褒衣



博带褒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基础信息

拼音bó dài bāo yī

注音ㄅㄛˊ ㄉㄞˋ ㄅㄠ 一

繁体博帶褒衣

感情博带褒衣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近义词褒衣博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博带褒衣:儒雅之风的象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服饰特色。其中,“博带褒衣”一词便成为了汉代文人学士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儒家文化中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典型体现。 “博带褒衣”中的“博带”,指的是宽大的腰带,通常用丝帛制成,既实用又美观,是汉代士人阶层的标志性配饰之一。而“褒衣”,则形容衣服宽大而下垂,与现代紧身合体的服饰风格截然不同。这种宽松的衣着不仅便于行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从容不迫、豁达大度的人格魅力。 在汉代,博带褒衣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那些追求学问、崇尚道德的文人士大夫们,往往穿着这样的服装,行走于街市之间,展现出他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他们以这样的形象示人,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同时,“博带褒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子人格的推崇。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具备宽厚仁爱之心,拥有包容万物的胸怀。因此,宽大的服饰便成为了一种隐喻,暗示着君子应该具备的广阔心胸和高尚情操。这种服饰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装扮,更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展现,体现了汉代士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从“博带褒衣”这一成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汉代文化的独特韵味。它不仅是一种服饰风尚,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种方式,汉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博带褒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博带褒衣的意思解释、博带褒衣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奔走相告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形影相顾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忙不择价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浅见薄识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土生土长 当地生长的。
息息相关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倒悬之急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始终一贯 自始至终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