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īsuǐ

剥肤锥髓



剥肤锥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剥:剥去;肤:皮肤;锥:敲打。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出处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基础信息

拼音bō fū zhuī suǐ

注音ㄅㄛ ㄈㄨ ㄓㄨㄟ ㄙㄨㄟˇ

繁体剥膚錐髓

感情剥肤锥髓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指残酷敲诈。

近义词剥肤椎髓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剥肤锥髓: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成语宝库中,“剥肤锥髓”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深远的成语。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情感色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一、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剥肤锥髓”的字面意思。“剥肤”指的是剥去皮肤,而“锥髓”则是指刺入骨髓。这两个词合在一起,直观地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即通过极端手段获取利益或达到目的。 二、历史渊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张奂传》中:“其令四境之内,各修封疆,无有所侵越,若复犯者,辄以军法从事。且今之郡守,皆有剥肤椎髓之患。”文中描述了当时地方官员的贪腐现象,他们不顾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如同剥掉人民的皮肤,刺入他们的骨髓一样无情。 三、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剥肤锥髓”不仅是对封建社会腐败现象的一种批判,也是对人性贪婪本质的深刻揭示。它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正义与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向往。 四、现代启示 尽管时代变迁,但“剥肤锥髓”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经济活动中,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都是对公共利益的严重侵害。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倡导廉洁自律的社会风气,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总之,“剥肤锥髓”作为一句富有哲理性的成语,在给我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于人性、权力和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教训,成为一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剥肤锥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剥肤锥髓的意思解释、剥肤锥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全科人儿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有胆有识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皮开肉绽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止沸益薪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有权有势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徇私舞弊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轰轰烈烈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有风有化 谓有教育意义。
对牛弹琴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不言而喻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专心致志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患难见真情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