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yuè

博文约礼



博文约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例子博文约礼,讵穷于钻仰也。(清 王闿运《八代文粹序》)


基础信息

拼音bó wén yuè lǐ

注音ㄅㄛˊ ㄨㄣˊ ㄩㄝˋ ㄌ一ˇ

繁体博文約禮

感情博文约礼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虚心向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博文约礼:儒家智慧的凝练》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其中,“博文约礼”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不仅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首先,“博”字在这里指的是广博、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它强调了个人应该具备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不断吸收新知,拓宽视野,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文”则代表了知识、学问,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精神财富。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于求知若渴的态度,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我修养。 其次,“约”在此处意为简约、约束,即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行事。“礼”则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涵盖了礼仪、礼貌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内容。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懂得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因此,“约礼”实际上是指通过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规范,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高尚品质。 综合来看,“博文约礼”不仅是对个体成长过程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忘修养品德;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约束。这种平衡与和谐的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用知识武装头脑的同时,也不忘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做一个既有学识又有教养的人。

博文约礼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博文约礼的意思解释、博文约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黄台之瓜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扫地出门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以权谋私 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凭着权利谋取私利。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简明扼要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毁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地大物博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散带衡门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千真万确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无穷无尽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