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ūnzhòngchí

伯埙仲篪



伯埙仲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 小雅 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


基础信息

拼音bó xūn zhòng chí

注音ㄅㄛˊ ㄒㄨㄣ ㄓㄨㄥˋ ㄔˊ

繁体伯塤仲竾

感情伯埙仲篪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赞美别人兄弟。

反义词兄弟阋墙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伯埙仲篪:和谐共鸣的乐章》 在浩瀚的汉语海洋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个充满音乐韵味的成语——“伯埙仲篪”,它不仅是古人对音乐艺术的赞美,更是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动比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成语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埙”和“篪”。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陶制吹奏乐器,形状类似梨,音色深沉而悠远;篪则是一种竹制的横吹乐器,音色清脆悦耳。两者在古代常常被用来合奏,共同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因此,“伯埙仲篪”原意是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音的故事,后来泛指兄弟或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就像埙与篪一样,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发出和谐动听的声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伯埙仲篪”的含义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音乐领域,而是广泛应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伯埙仲篪”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协作,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共处的局面。就像埙与篪在演奏时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创造出美妙的旋律一样,人与人之间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实现心灵上的共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伯埙仲篪”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同事之间还是朋友之间,我们都应该学会倾听对方的声音,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之,“伯埙仲篪”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求和实践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像埙与篪一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伯埙仲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伯埙仲篪的意思解释、伯埙仲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浪迹江湖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处实效功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兢兢战战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万里长城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话就说。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扪心自问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