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ūnyǐnzhì

策勋饮至



策勋饮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捷。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

例子唐·陈子昂《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入都序》:“策勋饮至,方同廊庙之幻;偃武橐弓,借尔文儒之首。”


基础信息

拼音cè xūn yǐn zhì

注音ㄘㄜˋ ㄒㄨㄣ 一ㄣˇ ㄓˋ

繁体筞勛飲至

感情策勋饮至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庆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策勋饮至:一种荣耀与欢庆的仪式》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其中,“策勋饮至”这一成语便是如此。它不仅描绘了一幅英雄凯旋、君臣同乐的画面,也承载了古人对于功勋、荣誉和友谊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成语。“策勋”中的“策”,在这里是书写或记录的意思;“勋”则指的是功勋、功劳。因此,“策勋”可以理解为记录下某人的功绩。而“饮至”则是指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即诸侯或有功之臣在完成重大使命或征战归来后,君主会设宴款待,以此来庆祝胜利,同时也会在宗庙中举行仪式,将功臣的事迹记录下来,供后人瞻仰。 整个成语“策勋饮至”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君王对待有功之臣的态度,即通过正式的礼仪活动来表彰和奖励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的肯定。同时,这种仪式也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礼制和道德教化的文化传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策勋饮至”还寓意着一种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古代战争中,胜利往往不是某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因此,当一个团队取得胜利时,君主不仅要奖励个人,更要表彰整个团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 此外,“策勋饮至”还蕴含着一种对于友情的珍视。在宴会上,君主与有功之臣们共同饮酒,这不仅仅是一种庆祝的方式,更是一种加深彼此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在这样的场合中,人们可以放下平时的身份地位差异,以更加平等的姿态交流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综上所述,“策勋饮至”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特色,同时也传递出对于功勋、荣誉以及友情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以及对于友情的珍惜。

策勋饮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策勋饮至的意思解释、策勋饮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奔走相告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新仇旧恨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铺张浪费 铺张:讲排场。过分地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稳操胜券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通今达古 同“通今博古”。
黑天半夜 指深更半夜。
空话连篇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家常便饭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弥留之际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挂冠归去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