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ēngchéngòng

称臣纳贡



称臣纳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凡汉东小国,无不称臣纳贡。”

例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使那十个团脐个个称臣纳贡,稽首投降。”


基础信息

拼音chēng chén nà gòng

注音ㄔㄥ ㄔㄣˊ ㄋㄚˋ ㄍㄨㄥˋ

繁体稱臣納貢

感情称臣纳贡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臣服。

近义词俯首称臣

反义词称王称霸

英语submit to or give in to pay tribut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称臣纳贡:古代朝贡制度的文化解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称臣纳贡”这一成语不仅是君主之间交往的一种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理念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称臣纳贡”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即向某人或某个国家表示臣服,并定期缴纳贡品。其中,“称臣”意味着承认对方的权威地位,而“纳贡”则象征着经济上的依附关系。这两个词语连在一起使用时,往往用来形容弱小的国家或部落向强大的国家或部落进贡的情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称臣纳贡”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国际关系模式。在周朝时期,这种制度就已经存在,后来在秦汉、唐宋等朝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个制度下,那些与中原王朝相邻的小国或部落,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会主动寻求与中原王朝建立友好关系。通过“称臣纳贡”,这些小国或部落可以得到中原王朝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此外,“称臣纳贡”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首先,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认为只有强者才能成为万民之首,弱者必须臣服于强者。其次,它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即以和平共处为前提,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最后,它还承载着中国文化中“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强调了双方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 总之,“称臣纳贡”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体现了古代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独特方式,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底蕴。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成语时,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智慧,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称臣纳贡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称臣纳贡的意思解释、称臣纳贡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宾至如归 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
流离琐尾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奇花异草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林下风致 同“林下风气”。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可想而知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心服口服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精明强干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甘拜下风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头上末下 第一次,初次。
神不知鬼不觉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牛衣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成己成物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