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朱拖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
出处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基础信息
拼音chuí zhū tuō zǐ
注音ㄔㄨㄟˊ ㄓㄨ ㄊㄨㄛ ㄗˇ
繁体垂朱拕紫
感情垂朱拖紫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英语trailing in red and purp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解读“垂朱拖紫”:古代官宦荣耀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垂朱拖紫”这一成语便是如此,它承载着对古代官宦阶层服饰与地位的独特描绘。
一、字面释义
“垂朱拖紫”,从字面上看,“垂”是下垂的意思;“朱”指的是红色,在古代,红色是一种极为尊贵的颜色。红色染料在古代获取不易,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所以能使用红色作为服饰颜色或者装饰的人往往是身份不凡之人。“拖紫”的“拖”有拖曳、拖带之感,而“紫”则是紫色,紫色更是中国古代色彩等级中的上等色。据史料记载,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汉代以后,紫色成为一种极为尊贵的色彩,只有高官显贵才有资格穿戴。因此,“垂朱拖紫”整体描绘出一个人身着华丽的服饰,身上垂挂着红色的配饰,拖曳着紫色的衣袍或者披风等服饰的样子。
二、历史渊源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体现。在封建王朝时期,服饰不仅仅是保暖和美观的工具,更是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的重要标识。不同级别的官员有着严格的服饰规定。例如,在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服紫,五品以上服绯(红色的一种)。这种规定不仅仅是为了区分官员的级别,更是一种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当一位官员达到了一定的官阶,能够穿上带有红色和紫色元素的华丽服饰时,就标志着他在仕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可以穿着这样彰显身份的服饰出入宫廷、参加朝会、巡视地方,所到之处,人们看到那鲜艳夺目的色彩,便知道这是位高权重之人。这些色彩鲜明的服饰如同无声的语言,向世人宣告着官员的地位和权势。
三、文学意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垂朱拖紫”也常常被用来描写那些身处高位、风光无限的人物形象。诗人或文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又营造出一种华贵、庄重的氛围。比如在描写宫廷盛宴或者朝廷大典的时候,作者可能会提到众多官员们“垂朱拖紫”,鱼贯而入宫殿的情景。此时的场景描写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种盛大而又充满等级秩序的氛围。同时,这个成语也成为了表达对功名利禄追求的一种隐喻。一些士人渴望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进入仕途,最终能够达到“垂朱拖紫”的境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社会价值。
四、现代社会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古代那样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服饰规定,但“垂朱拖紫”这个成语依然有着独特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去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让我们思考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身份认同和荣誉象征的演变。而且,当我们读到这个成语时,也会不禁想象古代那些身居高位者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也警示人们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荣耀和地位象征,要注重内在品德修养和真正的能力提升,因为真正的成功和荣耀不仅仅体现在华丽的服饰和表面的权势之上,更在于个人为社会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内心的充实与高尚。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意思解释)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意思解释)
- 信及豚鱼(意思解释)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意思解释)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饭囊酒瓮(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垂朱拖紫的意思解释、垂朱拖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经帮纬国 |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敌众我寡 |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
挥霍无度 |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
奇才异能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将功折罪 |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无微不至 |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古为今用 |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指手画脚 |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黑灯瞎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