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shàndēng

从善如登



从善如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出处《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基础信息

拼音cóng shàn rú dēng

注音ㄘㄨㄥˊ ㄕㄢˋ ㄖㄨˊ ㄉㄥ

繁体従善如登

感情从善如登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好很难。

反义词从恶如崩

英语It's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what is righ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从善如登,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向善、行善的过程,并赋予这一过程一种特殊的意义和难度。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从”在这里的意思是跟随或采纳,“善”指的是善良、美好、正确的言行或思想,“登”则是攀登的意思。因此,“从善如登”的字面意思是:采纳善行就如同攀登高山一样艰难。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深意。这句成语强调的是行善的不易。就像攀登高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一样,向善、行善也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诱惑。人们常常会因为懒惰、贪欲或其他负面情绪而放弃向善的道路。但正如攀登高山能够让人领略到壮观的景色,获得成就感,行善也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 此外,“从善如登”还启示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登山者一样,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前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峰,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最后,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鼓励他人行善的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共同攀登道德的高峰。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和个人都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形成良好的风气,让向善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 总之,“从善如登”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尽管行善之路充满艰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收获内心的平静与幸福,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升华。

从善如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从善如登的意思解释、从善如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攀龙附凤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艺高人胆大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黄台之瓜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错落有致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流风馀俗 遗留的风气、习俗。
孤注一掷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经国之才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