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ōfénxiāng

撮土焚香



撮土焚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例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基础信息

拼音cuō gǔ fén xiāng

注音ㄘㄨㄛ ㄍㄨˇ ㄈㄣˊ ㄒ一ㄤ

感情撮土焚香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烧香敬神。

近义词撮土为香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瑰丽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意蕴。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相对冷僻但又别具韵味的成语——“撮土焚香”。 “撮土焚香”中的“撮”字,在这里并非指“撮合”,而是“用手指取物”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抓一把土,点燃香火。这一行为在古代常用于祭祀、祈福等仪式之中,是一种表达敬意、寄托心愿的方式。通过这一简单的动作,人们试图与神灵或祖先沟通,寻求庇护或指引。 从更深层次来看,“撮土焚香”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泥土是大地母亲的象征,而香烟则代表着人与超自然力量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虔诚态度,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 此外,“撮土焚香”还寓意着简朴与真诚。它告诉我们,无需奢华的祭品,只需一颗纯净的心,便能与天地沟通。这种思想与现代提倡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质朴。 总之,“撮土焚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信仰、敬仰以及简朴生活哲学的具体体现。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信念始终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撮土焚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撮土焚香的意思解释、撮土焚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识文断字 知晓文字。
德重恩弘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悬而未决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自我批评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杀手锏 喻指取胜的绝招。
牛口之下 借指卑下的地位。
坏法乱纪 破坏法制和纪律。
倒悬之危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算尽锱铢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空口无凭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心服口服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