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越庖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例子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
基础信息
拼音dài yuè páo zǔ
注音ㄉㄞˋ ㄩㄝˋ ㄆㄠˊ ㄗㄨˇ
感情代越庖俎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包办。
近义词越俎代庖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越俎代庖”
一、成语解析
“越俎代疱”正确的写法是“越俎代庖”。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其中,“越”是指跨过;“俎”是指古代祭祀时盛肉的礼器,这里指祭器;“庖”是指厨师。原意是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二、典故溯源
在古代,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祭祀的时候,人们会准备很多祭品,而这些祭品是由厨师负责准备的。有一次,一个主祭者认为厨师没有按照他的心意来准备祭品,于是就擅自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亲自去指挥厨师如何准备祭品。这种行为被庄子用来形容那些不懂装懂、越权行事的人。
三、成语寓意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越俎代庖”的行为是不被提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如果每个人都随意插手他人的工作,不仅会造成混乱,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合作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专业领域,避免不必要的干涉。
四、成语应用
在生活中,“越俎代庖”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在学校里,有些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替孩子完成作业;在工作中,领导可能会因为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而直接接手,这都会导致一些负面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要轻易干涉他人的事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总结
“越俎代庖”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干涉别人的事务。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考虑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个成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明若观火(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释)
- 靡所底止(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代越庖俎的意思解释、代越庖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冠绝一时 |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过门不入 |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药石无效 |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 |
命途多舛 |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
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服气吞露 |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势不可为 |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