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oxièjiǎ

倒戈卸甲



倒戈卸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例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却说玄德立起免死旗,但川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


基础信息

拼音dǎo gē xiè jiǎ

注音ㄉㄠˇ ㄍㄜ ㄒ一ㄝˋ ㄐ一ㄚˇ

感情倒戈卸甲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认输投降。

近义词倒戈弃甲

英语lay down arm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倒戈卸甲:一种历史与文化的解读》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倒戈卸甲”。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倒戈卸甲”字面理解为:将兵器倒置,卸下盔甲。原意是指军队在战场上放下武器,表示投降或放弃战斗的状态。然而,这句成语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主动放弃抵抗、选择投降的态度。这种态度虽然表面上看是一种屈服,但其实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放弃不必要的争斗,反而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因此,“倒戈卸甲”也象征着一种明智而审慎的态度,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成语“倒戈卸甲”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临强大对手或不利局势时,选择放弃抵抗,采取顺从或投降的态度。这种行为虽然看似软弱,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可能是更为理智的选择。例如,在战争中,当一方已经无力继续战斗时,选择放下武器,可以避免无谓的牺牲,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同样,在人际关系中,当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时,适当地退让一步,或许能化解矛盾,达成和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妥协,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结果。 总之,“倒戈卸甲”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一种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学会审时度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同时,它也强调了在必要时勇于承认失败、放下骄傲的重要性。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倒戈卸甲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倒戈卸甲的意思解释、倒戈卸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居功自满 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说东道西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吉星高照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帮倒忙 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一时一刻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活蹦乱跳 欢蹦乱跳。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隳肝沥胆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新官上任三把火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药石无效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
是非曲直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一弹指顷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不好意思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尔虞我诈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