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oyuè

刀锯斧钺



刀锯斧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出处《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例子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小翠》)


基础信息

拼音dāo jù fǔ yuè

注音ㄉㄠ ㄐㄨˋ ㄈㄨˇ ㄩㄝˋ

繁体刀鋸斧鉞

感情刀锯斧钺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酷刑。

近义词刀锯鼎镬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刀锯斧钺:古法制裁的象征》 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化的长河之中。每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刀锯斧钺”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成语。 “刀锯斧钺”一词最早出自于《庄子·养生主》,原文为:“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可以为法。”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古代人们在共同劳作时,为了协调动作、提高效率而发出的呼喊声。后来,“刀锯斧钺”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性的表达,用来形容各种不同的工具或器具。到了汉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刀锯斧钺”开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特指古代五种常用的刑具,分别是刀(割头)、锯(腰斩)、斧(劈首)、钺(砍头)等。这四种刑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惩罚方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 “刀锯斧钺”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观念和刑法体系,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对于秩序维护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这些残酷的刑罚手段虽然在今天看来显得过于严苛,但在当时却起到了震慑犯罪、维护统治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不断深化,“刀锯斧钺”所代表的那种野蛮残忍的惩罚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人性化和公正的司法制度。 如今,“刀锯斧钺”更多地被用作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极其严厉或粗暴的行为。它提醒我们,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依然需要警惕任何形式的暴力与不公。同时,这一成语也让我们反思历史,从中汲取教训,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总之,“刀锯斧钺”作为中国古代刑法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法制观念,并从中获得启示,推动现代法治建设的发展。

刀锯斧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刀锯斧钺的意思解释、刀锯斧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倒栽葱 指栽跟斗时头先着地,即栽得很重。比喻一次惨重的失败。
一无所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老奸巨猾 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快马加鞭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富贵骄人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说一不二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目不转睛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角巾素服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引领翘首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