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yǒudào

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出处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例子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yì yǒu dào

注音ㄉㄠˋ 一ˋ 一ㄡˇ ㄉㄠˋ

繁体盜亦有道

感情盗亦有道是中性词。

用法紧缩式;作分句;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

英语There is honour among thiev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盗亦有道:一种别样的道德观》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其中,“盗亦有道”这四个字,虽然乍听之下令人感到惊愕,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道德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盗亦有道”的“盗”,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窃贼、小偷,而是指那些违反常规、不循常理的人或行为。而“道”则代表着规则、规范和准则。因此,“盗亦有道”实际上是在说,即便是那些看似违反常规的行为,也有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则。 那么,这个成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道理呢?其实,它反映了古人对于人性复杂性和社会多元性的深刻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不合常规但又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行为。这些行为或许在表面上看起来是“盗”,但它们往往遵循着某些特定的原则和道德标准,这些原则和标准可能是出于保护弱小、反抗压迫的目的。例如,在古代,农民起义往往被视为“盗”,但他们的行动却有着维护正义、反抗暴政的高尚目的。因此,这种“盗”不仅有道,而且是值得尊敬的。 此外,“盗亦有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辩证思维的特点。它告诉我们,在评判一件事情时,不能仅仅从表面现象出发,而应该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动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客观地理解和评价事物的本质。 总之,“盗亦有道”这一成语,是对人性复杂性和社会多元性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看似违反常规的行为时,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理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既要坚守道德底线,也要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盗亦有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盗亦有道的意思解释、盗亦有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薪贵于桂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苦中作乐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吸血鬼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荒淫无耻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暮史朝经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大树将军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毁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
角巾素服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叫苦连天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