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三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基础信息
拼音dà pú sān rì
注音ㄉㄚˋ ㄆㄨˊ ㄙㄢ ㄖˋ
感情大酺三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犒赏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大酺三日:解读古代的欢庆盛宴》
在中国古代,当国家有重大喜事发生,或者皇帝登基、立储、封禅等重要时刻,朝廷往往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而“大酺三日”就是其中一种庆祝方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习俗,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允许民间自由饮酒聚会,以示庆祝或纪念。
“大酺三日”的“大酺”是指大规模的宴饮活动,是古代皇帝为了表示庆祝或恩赐,允许百姓自由饮酒聚会的特殊时期。“酺”字在古代有聚会饮酒的意思,如《史记·平准书》记载:“乃令民得酤酒,复大酺五日。”“大”在这里则是强调规模之大,程度之深。而“三日”则指明了这种欢庆活动持续的时间长度。因此,“大酺三日”就是指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允许百姓自由饮酒聚会三天,以此来表达喜悦和庆祝之情。
这种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汉书·文帝纪》记载,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因成功抵御匈奴入侵,特赦天下,令民众大酺三日,以示庆祝。这不仅体现了君主与民同乐的治国理念,也展现了国家对民众生活的关怀和尊重。
“大酺三日”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酒作乐,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集体欢庆的重视,以及人们在特定时期释放情绪、增进情感交流的方式。这种习俗不仅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也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有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
然而,在现代社会,“大酺三日”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这一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能够与家人朋友共同欢聚的时光,让生活充满更多的乐趣和温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干净利落(意思解释)
- 翘尾巴(意思解释)
- 来去无踪(意思解释)
- 贫贱不移(意思解释)
- 价值连城(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进本退末(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材轻德薄(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大酺三日的意思解释、大酺三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满腹经纶 |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
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无时无刻 |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汗牛充栋 |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