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duōzhù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例子我则得道多助,彼则众叛亲离。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二章


基础信息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

注音ㄉㄜˊ ㄉㄠˋ ㄉㄨㄛ ㄓㄨˋ

感情得道多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反义词失道寡助

英语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

俄语Кто справедлив,тот пóльзуется ширóкой поддéржкой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得道多助:一种智慧与道德的双赢》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其中,“得道多助”这一成语,就是通过简短的四个字,阐述了道德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智慧与道德的双赢之道。 “得道”中的“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正道、正义或正确的道理。它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而“助”则意味着支持、帮助和拥护。整个成语表达的是:一个人如果能够得到并践行正确的道理,那么他就会获得众人的支持和帮助。 从古至今,“得道多助”的理念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在古代,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需要赢得民心,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遵循天理人情,实行仁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现代社会,“得道多助”的思想同样适用。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能在关键时刻获得他人的帮助,共同应对困难。 同时,“得道多助”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因为只有当大家都遵守规则,相互尊重,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反之,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甚至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最终只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和孤立。 总而言之,“得道多助”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更是一种广泛的社会价值观念。它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道德标准,用实际行动去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得道多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得道多助的意思解释、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女娲补天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鬼哭神嚎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动天地,感鬼神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必由之路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反老还童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打情卖笑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春去冬来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息息相关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慢条斯理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超凡入圣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变态百出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随俗雅化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一清二楚 十分明白、清楚。
记忆犹新 犹:还;仍然。对过去的往事仍然刻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形容印象极其深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