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èngchǐkǒu

瞪目哆口



瞪目哆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 无名氏《帝城花样 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例子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翠凤气的瞪目哆口。”


基础信息

拼音dèng mù chǐ kǒu

注音ㄉㄥˋ ㄇㄨˋ ㄔˇ ㄎㄡˇ

感情瞪目哆口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惊呆。

近义词目瞪口张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瞪目哆口:惊诧与震撼》 成语,作为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文化。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瞪目哆口”这一成语。 “瞪目哆口”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简单来说,这段话描述的是人在极度惊恐或惊讶时的状态,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无法合拢。这种状态正是“瞪目哆口”的形象化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瞪目哆口”常用来形容人看到或听到某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时的反应。它不仅体现了人对外界强烈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还反映了人类面对未知事物时的好奇与敬畏之情。比如,在看到令人震惊的景象或听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时,人们往往会用“瞪目哆口”来形容自己的惊讶之情。 此外,“瞪目哆口”也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的恐惧与无助。这种状态不仅是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更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人处于极度紧张或恐慌状态时,身体会自动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往往会表现出“瞪目哆口”的特征,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总之,“瞪目哆口”这个成语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在面对强烈刺激时的状态,无论是惊喜还是惊恐,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

瞪目哆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瞪目哆口的意思解释、瞪目哆口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满山遍野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暮史朝经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笃近举远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死不开口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散带衡门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福善祸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