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ǎnguīgōng

点滴归公



点滴归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例子点滴归公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基础信息

拼音diǎn dī guī gōng

注音ㄉ一ㄢˇ ㄉ一 ㄍㄨㄟ ㄍㄨㄥ

繁体點滴歸公

感情点滴归公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自私。

近义词大公无私

反义词据为己有

英语Every bit goes to the public treasury.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点滴归公:一个成语的文化解读》 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点滴归公”这个成语,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点滴归公”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点一滴的小东西都归还给公共所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都是大家的东西,点滴归公嘛。”这句话通常用来提醒人们,无论大小物品,都应该珍惜公共资源,不能随意占有或浪费。例如,在办公室里,打印机里的纸张、会议室里的茶水等,这些都是公共财产,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节约使用,让点滴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然而,如果深入挖掘,“点滴归公”背后的文化内涵却远远不止这些。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集体利益、崇尚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倡导个人应该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而“点滴归公”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无论是物质上的点滴积累,还是精神上的点滴进步,都应该归属于集体,成为集体共同拥有的财富。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此外,“点滴归公”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中国人讲究“积少成多”,认为小事物汇聚起来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正如“一滴水可以汇成江海”,“点滴归公”强调了每一个个体对集体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从细微之处做起,为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点滴归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公共资源,做到节约环保,让点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这一理念铭记于心,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点滴归公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点滴归公的意思解释、点滴归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个人主义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物尽其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肝胆欲碎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算尽锱铢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望而生畏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横拖倒扯 犹横拖倒拽。
西学东渐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扯旗放炮 比喻公开张扬。
除恶务本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现实主义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拳头产品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见所不见 见“见所未见”。
强颜欢笑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