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ngshāncuī

地崩山摧



地崩山摧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例子这一振动不亚于地崩山摧


基础信息

拼音dì bēng shān cuī

注音ㄉ一ˋ ㄅㄥ ㄕㄢ ㄘㄨㄟ

感情地崩山摧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巨大变化。

近义词土崩瓦解、山崩地裂

英语hills topple and the earth shak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地崩山摧:自然之力与人事之变》 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还反映了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情感表达。在众多成语中,“地崩山摧”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而又震撼的画面。 “地崩山摧”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原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其中“地崩山摧”一词生动地展现了蜀道修建过程中所遭遇的自然力量的巨大破坏力。这里,“地崩”形容大地开裂、崩塌的情景;“山摧”则形象地表现了高山被摧毁的景象。整个成语用以比喻巨大的自然灾害或剧烈的社会变革。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地崩山摧”常用来形容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如《汉书·五行志》记载:“是岁(公元前17年),关东大水,又地坼及泉涌。”这里的“地坼”即指地面开裂,与“地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地表变化的形象描述。 然而,“地崩山摧”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的灾害描写,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也象征着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等剧烈的社会变迁。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提到:“时天下兵起,地崩山摧,四方纷扰。”此处,“地崩山摧”不仅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物质破坏,更隐喻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成语“地崩山摧”的使用场合较为广泛,既可以用于描写自然灾害的场景,也可以借以表达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事件,它都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通过这一成语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力量,学会尊重自然规律,珍惜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

地崩山摧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地崩山摧的意思解释、地崩山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论长说短 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一轨同风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戒骄戒躁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炙手可热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官僚主义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聊以自慰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信以为真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罪上加罪 指罪恶更为严重。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古里古怪 怪异、奇特。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