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ǐngérsān

鼎足而三



鼎足而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例子老头儿在席上,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这双佳妇,鼎足而三,未免因羡生感,因感生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ér sān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ㄦˊ ㄙㄢ

感情鼎足而三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三分天下。

近义词鼎足而立

英语(of three rival powers)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cauldr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成语作为汉语的独特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并解读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深刻寓意的成语——“鼎足而三”。 ### 成语释义 “鼎足而三”字面意思是指像鼎的三只脚那样稳固地站立。引申开来,它用来形容三方势均力敌,彼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无法轻易取胜的局面。这不仅限于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也可以比喻在任何领域内出现的三股力量相互平衡的状态。 ### 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为:“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鼎足而三,实危如累卵。”这里司马迁借韩信之口,描述了当时刘邦、项羽和自己(韩信)三方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尽管韩信自认为可以与刘邦、项羽平起平坐,但实际处境却异常危险,如同堆叠起来的鸡蛋一样脆弱不堪。 ### 文化内涵 从文化角度来看,“鼎足而三”的形成源于中国古代对于“三”的特殊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是一个吉祥数字,象征着稳定和谐。例如,在古代建筑中,鼎常被设计成三足形式,意在表达稳固之意;而在哲学思想中,“三才”(天、地、人)的概念则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相生相克、和谐共生的道理。 ### 现代应用 在当今社会,“鼎足而三”的概念仍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在市场竞争中,当三个企业或品牌处于同一行业且市场份额相近时,就可以用此成语来形容这种竞争态势;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当存在三个大国相互制衡的情况时,同样可以用“鼎足而三”来形象地描绘这一局面。 ### 结语 综上所述,“鼎足而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观察。通过理解其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更能从中领悟到关于平衡、稳定以及相互制约的人生智慧。

鼎足而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鼎足而三的意思解释、鼎足而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将功补过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家常便饭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怜香惜玉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致知格物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进退维谷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好学不倦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弃重取轻 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绝裾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力不能支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屈艳班香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敬谢不敏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