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ǐngzhīshì

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繁体鼎足之勢

感情鼎足之势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近义词鼎足而立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俄语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鼎足之势:一种三方抗衡的局面》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品味和领悟。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鼎足之势”这一成语,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也展现了汉语表达的精妙之处。 “鼎足之势”,顾名思义,就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支撑、平衡的状态。鼎,作为古代的一种礼器,其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下有三足。鼎足之势通常用来形容三个势力或力量彼此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保持平衡的状态。这种局面往往出现在战争时期,各方势均力敌,难以迅速决出胜负。 历史上,“鼎足之势”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时期。当时,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中原、蜀地和江东,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们各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源,彼此间既合作又斗争,共同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直到后来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的局面才被打破。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历史事件,也可以用在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如商业竞争、国际关系等。当三家公司在市场上互不相让,或者三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角力时,都可以形象地称之为“鼎足之势”。 总之,“鼎足之势”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对复杂局势的一种精辟概括。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多方面挑战时,保持平衡和审慎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鼎足之势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鼎足之势的意思解释、鼎足之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拉帮结伙 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一路风尘 形容旅途辛苦。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国泰民安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百步穿杨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笑貌声音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精明强干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过甚其词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在此存照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浅见薄识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