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无遗利



地无遗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出处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基础信息

拼音dì wú yí lì

注音ㄉ一ˋ ㄨˊ 一ˊ ㄌ一ˋ

繁体地無遺利

感情地无遗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近义词地尽其利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地无遗利: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的全面考量》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成语是文化积淀的瑰宝,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地无遗利”。它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地无遗利,民无虚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土地上的每一寸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没有被闲置的土地;民众的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没有游手好闲的人。从字面意思上看,“地无遗利”强调的是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任何一块土地被浪费。 ### 成语的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地无遗利”的含义已不仅仅局限于农业领域,而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资源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层面。它倡导的是一种全面、高效、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理念。无论是农田还是城市空间,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应该被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以实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效益。这一理念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等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地无遗利”的思想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过度开发虽然可以短期内提高生产效率,但长期来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在实施任何资源开发项目时,都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平衡,确保资源利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这不仅是对“地无遗利”的一种现代化诠释,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则。 ###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此外,“地无遗利”还隐含着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要求。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责任参与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分配中来。无论是政府决策者、企业经营者,还是普通市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积极参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在资源利用中的角色和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地无遗利”的美好愿景。 总之,“地无遗利”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先贤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智慧,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通过践行“地无遗利”的理念,我们可以朝着更加绿色、和谐的社会迈进,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地无遗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地无遗利的意思解释、地无遗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勤俭节约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胆如斗大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擦肩而过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下临无地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稳操胜券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死不开口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龙争虎斗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寥寥无几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半新不旧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药石无效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