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jīng

冻浦鱼惊



冻浦鱼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出处《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例子温席扇枕,承颜悦膝;冻浦鱼惊,寒林笋出。北周·庚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


基础信息

拼音dòng pǔ yú jīng

注音ㄉㄨㄥˋ ㄆㄨˇ ㄩˊ ㄐ一ㄥ

繁体凍浦魚驚

感情冻浦鱼惊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孝顺父母。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当我们谈论到“冻浦鱼惊”这一词组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冻浦鱼惊”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通常来说,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而“冻浦鱼惊”更像是描述性的话语,由几个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绘一种场景或状态。 如果我们尝试从字面意思出发来理解这句话,可以这样解读:“冻”指的是寒冷的状态;“浦”在古代常指江河湖泊的边缘地带;“鱼”自然是指水中游动的生物;“惊”则表达了突然受到刺激或感到害怕的意思。综合起来看,“冻浦鱼惊”可能是在描述在寒冷的环境中,鱼类因为某种原因而突然受到惊吓的情景。 然而,由于这并非一个正式的成语,它没有被广泛收录在成语词典中,也没有形成固定的解释。因此,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它更多地用于文学创作、诗歌或者散文等艺术形式中,用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例如,在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中,作者可能会用“冻浦鱼惊”来形容冰封的湖面上,一条鱼因为突然的动静而猛然跃起的瞬间,以此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学习和使用这样的词语时,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背后的意象和情感色彩,而不是拘泥于其是否符合传统成语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还能更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冻浦鱼惊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冻浦鱼惊的意思解释、冻浦鱼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手下留情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素昧平生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龙飞凤舞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空谷传声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扬威耀武 见“扬威曜武”。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春去冬来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举足轻重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大势所趋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珠联璧合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弥留之际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进退维谷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角巾东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一网打尽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