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杼择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基础信息
拼音duàn zhù zé lín
注音ㄉㄨㄢˋ ㄓㄨˋ ㄗㄜˊ ㄌ一ㄣˊ
繁体斷杼擇鄰
感情断杼择邻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育。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断杼择邻:成语中的教育智慧**
“断杼择邻”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和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两位伟大的母亲——孟母和乐羊子妻的故事。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断杼”与“择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却又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主题: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一、“断杼”的启示
首先来看“断杼”。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讲述了战国时期乐羊子的妻子用实际行动激励丈夫求学的故事。据说,有一天乐羊子因为学业艰难而半途放弃,回到了家中。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到他回来,便拿起剪刀将织机上的布匹剪断,并说道:“你中途辍学,就像我剪断这未完成的布一样,前功尽弃。”乐羊子深受触动,于是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完成学业,最终有所成就。
从这里可以看出,“断杼”象征着一种坚定的态度,一种对学习和目标的执着追求。它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同时,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或长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往往能够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乐羊子妻通过直观的方式,让丈夫明白了坚持的意义,这种教育方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 二、“择邻”的深意
再来说说“择邻”。这一典故则来自《孟子·滕文公下》,即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传,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附近,他模仿送葬队伍玩丧礼游戏;后来搬到集市旁,他又开始模仿商贩叫卖。孟母认为这些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第三次搬迁至学堂附近,这才使孟子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渐走上了勤学之路。
“择邻”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成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身处不良环境中,即使天赋再高,也可能被负面因素所影响;相反,若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则更容易激发潜能,塑造优秀的品格。因此,“择邻”提醒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应为孩子创造健康、正面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 三、成语的整体意义
综合起来看,“断杼择邻”既包含了内在的自我要求(如坚持不懈、奋发图强),也涉及外在的环境选择(如寻找适合发展的土壤)。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当个人的努力与良好的外部条件相结合时,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这个成语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乐羊子妻还是孟母,她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
### 四、现实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断杼择邻”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当我们面对工作或学习中的挑战时,是否能够像乐羊子那样,听从良师益友的建议,咬牙坚持到底?当我们为子女规划未来时,是否愿意像孟母那样,为了他们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牺牲与改变?
当然,今天的社会比古代复杂得多,单纯的“择邻”可能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但无论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主动筛选优质资源,都是每个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结语
“断杼择邻”虽是千百年前的古老成语,却饱含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始终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石。而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每一位父母、每一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肩负起责任,用爱心与智慧去点亮下一代的未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适如常(意思解释)
- 轻而易举(意思解释)
- 失魂丧胆(意思解释)
- 色飞眉舞(意思解释)
- 门当户对(意思解释)
- 势力之交(意思解释)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断断续续(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意思解释)
-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释)
- 悬崖勒马(意思解释)
-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一刹那(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临危授命(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群山四应(意思解释)
※ 断杼择邻的意思解释、断杼择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寸进尺退 |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捻神捻鬼 |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
亦复如是 | 复:又,再。也是这样。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饿殍遍野 |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
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