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例子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基础信息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注音ㄉㄨㄟˋ ㄓㄥˋ ㄒ一ㄚˋ 一ㄠˋ
繁体對癥下藥
感情对症下药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辨形“症”,不能写作“证”、“正”。
辨析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都有“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的意思。但对症下药偏重在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措施和办法;“有的放矢”偏重在有目的;有针对性。
歇后语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谜语医生开处方
近义词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反义词举措失当、无的放矢
英语prescribe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俄语прописывать нужное лекáрство
日语病症(びょうしょう)に応じて投薬(とうやく)する,具体的な情形に応じて救済(きゅうさい)の手段を取る
德语die passende Arznei verabreichen
法语prendre des mesurces appropriées(administrer le médicament selon la maladi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对症下药:精准治疗的艺术》
成语是汉语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对症下药”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还揭示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方法。
“对症下药”出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原句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厚不可信也。此三者,德之至也,能之首也。若夫病患,犹木之有蠹,金之有锈,不除则病生,不治则朽败。故治病者,当知其病之所由来,而先去其所因,然后用针灸、汤药等法,对症下药,方能痊愈。”这表明医生在诊治疾病时,首先要明确病因,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对症下药”便被引申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如何理解“对症下药”的深层含义呢?首先,它强调的是针对性。就像医生面对不同病症时会开出不同的药方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对于学习上的困难,有的人可能需要多做题巩固知识,有的人则可能需要通过交流讨论来加深理解。其次,它体现了科学性。无论是医学还是其他领域,解决问题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它还包含了实践性。只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对症下药”不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思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当我们面对各种挑战时,不妨借鉴这一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相信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王老子(意思解释)
- 人才济济(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释)
- 天之骄子(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对症下药的意思解释、对症下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坐薪悬胆 |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谨小慎微 |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
反复无常 |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长命富贵 |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
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