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shé

杜口木舌



杜口木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基础信息

拼音dù kǒu mù shé

注音ㄉㄨˋ ㄎㄡˇ ㄇㄨˋ ㄕㄜˊ

感情杜口木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近义词杜口结舌、杜口绝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杜口木舌:沉默的力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的成语。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杜口木舌”这一成语的含义与应用。 首先,“杜口木舌”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杜口”和“木舌”。其中,“杜口”意味着闭口不言,而“木舌”则是一种古代的兵器,形状类似于舌头,但材质是木头,用于防御或攻击。从字面上理解,“杜口木舌”可以被解读为闭口不言,如同木头做的舌头一般无动于衷。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会发现这个成语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深沉的思想和智慧。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孔子曾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应当在言语上谨慎,在行动上敏捷。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杜口木舌”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我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言行,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因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此外,“杜口木舌”还暗示了一种隐忍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忍被视为一种美德。《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云:“夫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隐忍,礼之器也。”这里所说的“隐忍”,就是指在面对困境或挫折时,能够忍耐一时之气,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杜口木舌”也可以理解为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沉默,等待更好的时机。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开口说话。相反,“杜口木舌”更多地是在提醒我们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正如《道德经》中所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语往往不会过于华丽,而华丽的语言却未必真实。因此,在表达观点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依据,避免空洞无物的夸夸其谈。 综上所述,“杜口木舌”这一成语虽然源自古代,但它所传达的道理却是永恒不变的。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协作,掌握好说话的艺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学会了适时沉默、适度表达,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杜口木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杜口木舌的意思解释、杜口木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亲上成亲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作乱犯上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死对头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倒裳索领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白云苍狗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怜香惜玉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恩重如山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一枕黄粱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将错就错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断子绝孙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国士无双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