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邮之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
基础信息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注音ㄉㄨˋ 一ㄡˊ ㄓ ㄌㄨˋ
繁体杜郵之剹
感情杜邮之戮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杜邮之戮:历史中的悲剧与警示》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其中,“杜邮之戮”便是这样一个成语。它源自于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段悲壮历史,讲述了忠诚与背叛、信任与猜忌之间的复杂纠葛。
### 一、杜邮之戮的背景
“杜邮之戮”中的“杜邮”,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附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而“之戮”,则指的是被杀的意思。整个成语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起被秦王下令赐死的故事。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他一生征战无数,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长平之战后,由于种种原因,白起最终被秦王所猜疑,并被赐死于杜邮。
### 二、成语背后的故事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白起率领的秦军大败赵军,斩首四十万,几乎全歼了赵国主力部队。这场胜利使得秦国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白起命运的转折点。
长平之战后,白起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他的性格和行为也引起了秦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满。尤其是秦王嬴稷,开始担心白起的权力过大,对他产生了猜疑。最终,在各种势力的联合施压下,秦王决定赐死白起。
### 三、成语的意义
“杜邮之戮”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在权力斗争中,忠诚与信任是多么脆弱。即使是最杰出的人才,一旦失去君主的信任,也可能面临不测的命运。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在决策时应当谨慎考虑,避免因一时之气或他人谗言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人才流失,甚至国家受损。
### 四、成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杜邮之戮”常用来形容忠诚的人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遭受不幸。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忠臣因君主猜疑而遭到迫害的情节。此外,它也可以用于描述任何因为外界因素而被迫离开自己岗位或失去生命的情况,尤其是当这种情况是由不公正的判决或误解引起的。
总之,“杜邮之戮”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成语,它让我们思考权力、忠诚与信任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意气风发(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救经引足(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断章截句(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半新不旧(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释)
※ 杜邮之戮的意思解释、杜邮之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慌里慌张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话就说。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