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抵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基础信息
拼音è wàn dǐ zhǎng
注音ㄜˋ ㄨㄢˋ ㄉ一ˇ ㄓㄤˇ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扼腕抵掌:一种激情与决心的表达》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作为语言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其中,“扼腕抵掌”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激动人心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在关键时刻的情感爆发和坚定决心。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扼腕抵掌”的字面含义。“扼”意为掐住、握住,“腕”指的是手腕,“抵”则是相碰、相接的意思,“掌”则指手掌。因此,从字面上看,“扼腕抵掌”可以理解为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并用这只手的手掌去拍击或按压另一只手的手背。这种动作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愤怒、悲伤、喜悦等情感的宣泄,或者是在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精神。
成语“扼腕抵掌”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原文是:“秦王闻之,大怒,乃自持兵而见蔺相如,相如请曰:‘臣愿得奉璧入秦,秦王必喜,喜则臣请奏乐,歌诗,舞袖,秦王必悦,悦则臣请割地以献。’相如既至秦,秦王见之,大怒,乃自持兵而见蔺相如,相如请曰:‘臣愿得奉璧入秦,秦王必喜,喜则臣请奏乐,歌诗,舞袖,秦王必悦,悦则臣请割地以献。’” 这里的“扼腕抵掌”,表现了蔺相如面对强秦时的坚定和勇敢,即使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化解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扼腕抵掌”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听到令人振奋的消息时,或是遭遇不公平待遇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激动和愤慨之情。例如,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中,一方突然提出一个有力的观点,可能会使听众感到非常震撼,他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做出“扼腕抵掌”的动作,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对观点的支持。
此外,“扼腕抵掌”还经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比如,当一个重要的决定即将做出时,人们可能会围坐在一起,彼此间进行热烈的讨论,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做出“扼腕抵掌”的动作,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大家对于问题的关注,也展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总之,“扼腕抵掌”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动作,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它既体现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于勇气、决心以及团队精神的崇尚。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妨也试着“扼腕抵掌”,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难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上气不接下气(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形影相顾(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乐道好古(意思解释)
- 故步不离(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百无一是(意思解释)
- 光前启后(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前赴后继(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扼腕抵掌的意思解释、扼腕抵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价值连城 |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直截了当 |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
喟然长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喜新厌旧 |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